昌珠寺位于西藏山南泽当镇南郊野两千米处的贡日山南麓,由松赞干布掌管修建,门票70元/人,是西藏最陈旧的寺庙之一,是吐蕃期间西藏第一座佛堂之地点,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汗青。藏语中,昌是鹰、鹞的意义,珠是龙的意义。相传此地在建寺前有一恶龙,被松赞干布化身为大鹏降伏后才得以建寺,故得名。莲花生和米拉日巴等着名的人物都曾在昌珠寺四周修行,其修行地遗迹仍存,是释教信徒朝拜的圣地。
昌珠寺珍珠唐卡为镇寺之宝,所画的是坚期木尼额松像(观世音菩萨休憩图)。全部唐卡长2米,宽1.2米,共耗珍珠26两(计29026颗),镶嵌钻石一颗,红宝石二颗,蓝宝石一颗,紫宝石0.55两,绿松石0.91两(计185粒),珊瑚4.1两(计1997颗),黄金15.5克。昌珠寺系吐蕃期间第一批兴修的释教寺庙之一,地当昌珠区治所。这儿林木碧绿,风光绝佳,从古到今一向是山南的政治经济中间之一。
悠长的汗青和雄伟的修建,吸收着不计其数的香客川流不息前往转经朝佛。五世达赖今后的历代达赖每一年还要按期来此添香礼佛。昌珠寺作为山南地域“三圣寺”之第一,在信徒们心中享有高尚的位置。扩建后的昌珠寺,规划情势新奇新奇,标新立异。它分前后两局部,前部为一小天井,后部因此错钦大殿为中间的拉康大院。进了大门都是小天井。庙宇大门内门道上部吊挂着一口铜钟,上有藏文铭文两圈,阴文,字形与桑耶寺钟同。据王尧师长教师考据,钟系吐蕃王朝赤德松赞期间所铸,檀越王妃菩提氏,与桑耶寺钟檀越甲茂赞为统一人。此钟系汉僧监铸,是唐蕃之间文明、宗教紧密亲密交换的汗青见证。